笔趣阁
会员登录
首页 >历史军事 >大明皇长孙:朱元璋求我称帝 > 第484章:胆大包天的朱棣

第484章:胆大包天的朱棣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原本有些烦躁的朱棣,顿时被打开了眼界。

其实这些事情,朱棣本就应该想到的,只是因为大明同意倭国投降,导致让朱棣的许多谋划,顿时化作了泡影。

处于这等纠结之上,便也就没有了太多的想法。

现在张玉这么一点拨,朱棣顿时就反应了过来。

目前对于朱棣来说,有三部分。

第一,在倭国方面放松警惕的情况下,强行攻占一国。

站在朱棣的角度来看,可以预见在此次投降之后,他就不能再掌控这么多的军队了。

目前他的手里有十来万大军,但这之后,至少有一半往上,甚至可能更多,被重新调回大明。

这不仅仅是朝廷上的意思,也是目前麾下将士的归家的渴望,朱棣无法阻止。

唯一能做的,就是许下足够多的好处,让大明的将士在这里得到田产,女人,从而安心跟随待在倭国。

是以,即便是损伤大一点,也必须要攻占一城下来。

城中的财富,人口,包括女人,粮食,都是往后朱棣的底蕴。

什么通商,哪里有掠夺来得更快。

其二,在这之后,可能想要发展壮大自身的关键,就只能通过贸易了。

但凡进行海贸,或者跟大明通商之下,这里是必经之地,只要朱棣这边足够强大,就能强行夺取更多的好处。

这般算计下来,其实还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想清楚之后,朱棣意气风发,开口说道:“便就议一议,如今对于本王来说,攻占哪个城池,最为快捷稳定,且有足够多的好处。”

这话一出,显然就是打算立即动手了。

免得生出什么变故,若是谕旨抵达,一切都只能作罢。

虽然猜测朱英那边会让使者来得慢一点,但这个事情也说不准,若是提前抵达了,岂不是功亏一篑。

早些把好处占据下来才是王道。

朱棣虽然说商议,但实际上目光还是放在张玉的身上。

朱能或许能打,也算是有勇有谋,可比起张玉这样历经两朝的人精来说,便就相差甚远了。

甚至于更多的方面,朱棣虽然是燕王,天生贵胄,但也不见得比之张玉厉害。诡秘之主2

作为前朝旧臣,又经历过蒙末乱世,大明开国。

人言张玉擅谋,在谋略上面,自然是不用多说。

见王爷再度看向自己,张玉也不藏着,直言道;“如今对于王爷来说,能够攻占的自然只有筑前,丰前,丰后三国。”

“其中若是议起收益来说,自然是丰前,丰后两国最为富裕。”

“不过这两国,也是目前倭国兵力集结之地,每城之兵力,皆有十万众往上,想要一举攻克,自是有些难度。”

“相比之下,筑前国则大不同,城中守备,顶天不过两三万之数,且并非是倭国精锐,最为主要的是,高丽军亦是距离不远,三日便可抵达城下。”

“以王爷与之道衍法师之关系,在这个时候,定然可以联合攻坚,想来即便是卫光,也不会推辞此事。”

显然张玉更加倾向于去打筑前城。

虽然收获可能会少一点,但是胜在稳定。

而且有高丽军的帮助,势必可以一举攻克。

虽然最终要分出一些利润,但人口钱财粮食之类的收获,也是非常客观的。

现在讲究的,是在跟时间赛跑,若是慢了,没能一下就建功,那可就功亏一篑了。

张玉和朱棣有一事都未说,但心里很清楚。

擅自行动的事情,很有可能会遭到朝廷的降罪,如果失败,遭受的惩罚恐怕是更重。

如今朱棣的麾下,虽有十万军,但战兵只有三万,辅兵七万余众。

在攻城这样的事情上,主要是以战兵为主,辅兵的作用比较小,尤其是这等快速攻坚战。

然而,在听完张玉的话后,朱棣却沉默了下来,并没有直接回答。

对于张玉所言,朱棣并不算是特别的满意。

虽然是极为稳定,但收获太少。

眼看王爷陷入沉思,张玉和朱能也只能安静的等待着王爷的定夺。

在朱能看来,张玉所言,已然是极为完美的计划了,而且这样的想法,是朱能脑海中根本没有冒出来过的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 [简体版]
(本章节第2页/共3页)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